2021-03-29

新北市鶯歌 臺灣的景德鎮 行走風華步道 陶瓷老街 茶藝與美食 鶯歌博物館(上)

鶯歌陶瓷老街 , 文化路 , 尖山埔路與重慶街一帶 , 早期陶瓷業的聚集地區 , 陶瓷工藝歷史已超過200餘年了, 當時鶯歌為全台最大的陶瓷藝品輸出地 , 陶瓷工藝更是聞名全球 , 更有「臺灣景德鎮」之稱。其名流傳是由北面山脈斜坡有一鸚鴿鳥的巨石而得「鶯歌」之名。遠在1804(嘉慶九年) , 即被發現得天獨厚的土壤與水質 , 適合捏製陶瓷 , 又產煤礦結合燒窯 , 最早期的傳統包仔窯 , 蛇窯 , 登窯 , 進化為現在的四角窯 , 梭窯 , 瓦斯窯 , 電窯 , 隧道窯等 , 釉藥方面有傳統的灰釉和鉛釉 , 還有長石釉 , 熔塊釉 , 還原釉等 , 創造成就鶯歌的陶瓷王國 , 也是全臺灣陶瓷史發展的  縮影。

 Ablaze0115 塗寫人生隨意筆 瀟灑走一回 : 新北市三峽老街 人文薈萃 傳統地方美食 藍染手作工藝盛行 (下)

一起喝下午茶

 


一起喝下午茶

我享受手作過程的沉靜專注與快樂

我的成果

蛋糕 , 餅乾 , 陶杯 , 陶壺 , 陶盤 , 草木染印

2021-03-01

台灣百大企業最關注的頒獎典禮 2021最具影響力品牌

 


華品文化與華品影視傳媒226日在台北君悅飯店共同舉辦2021年第二屆「台灣百大品牌故事暨最具影響力品牌」頒奬典禮。監製林玉卿說明,該奬項主要表揚企業創辦人對於夢想」的堅持與做「品牌」努力,並分別以「最具品牌影響力、正向人文故事、企業以人為本」三大項目,所舉辦品牌獎盃活動,其初衷希望透過每一位得獎企業的故事,為社會注入一股正能量,創造企業價值以人為本,由四千多家企業中嚴選脫穎而出的獲獎廠商,實屬不易,可謂好學近乎知 , 力行近乎仁 , 知恥近乎勇是台灣中小企業的最佳典範。

2021-02-24

宜蘭縣礁溪鄉 草山論箭 連綿綠茵毯 抹茶山 環抱聖母山莊



當我立足高聳觀景臺 , 冷冽強風迎面襲來 , 放眼眺望寬闊的蘭陽平原 , 太平洋海天相連 , 這一路堅持再再挑戰自我體能 , 天地豁然開朗 , 滿足感盈滿我心 , 一切艱難都值得 , 真是舒暢啊

這次登上聖母山莊觀景平臺, 經過一路上的自我內心碎念 (為何超體能自虐) 與一路上的反覆自我鼓勵堅持 , 就在這種重複不斷的正反心念糾葛中終於到達目的地了, 首登抹茶山 , 體力與時間有限 , 未能走上聖母山莊後方的三角崙山1028公尺 (臺灣小百岳之稱 , 蘭陽五大名山之一) , 相信在此高點觀看群峰五感另番感受 ,下回再訪

2021-02-14

花蓮市三民街上縣定古蹟 檢察長宿舍變文青風 咖逼甜品小市集

 


新春遊逛市區三民街 , 嶄新面貌的檢察長宿舍變成藝文風 , 集結美食飲品及文創品 , 更具故事性的街道

 古建築1936年原為日治期花東地區最高司法機關「臺北地方法院花蓮港支部  檢察長宿舍, 1993年改遷新址而荒廢閒置 , 2008年指為縣定古蹟 , 2012-2016研究測量規劃修復研擬 , 2017正式開工修築 , 歷經1年半完成 , 保留原有內外貌修復 , 讓古建築建可固體 , 外可釋其當時原貌情景 , 使遊客進入方可感染時代歷變下的產物與感觸 

2021-02-06

宜蘭縣太平山 乘座蹦蹦車 綠活慢療 巨木欉森林浴

 忽聞海上有仙山 , 山在虛無飄緲間- 太平山

早年太平山是宜蘭泰雅族生活授獵傳統區域 , 廣大林域資源豐盛 , 原住民美麗語名又稱眠腦。日治期林木經濟策略 , 大量伐木珍稀的台灣扁柏 , 紅檜外送 , 於是太平山木材聞名中外 , 豐霈的林木產值 , 名列為臺灣3大林場之一。民國4年正式成為林木生產區民國14年山地伐木使用軌道蹦蹦車運材後再改為森林火車替代民國72年轉型為森林遊樂區 , 屬於老少皆宜的高山森林休閒步道

2021-02-01

新北瑞芳鎮 報時山 金九地區 看山看海最佳觀景點 一日遊


報時山臨近勸濟堂 , 九份老街 , 水湳洞黃金瀑布與十三層遺址 , 戶外旅遊愛好者 , 不可遺忘的口袋名單

「六街三市通車馬 , 風流雲散留憶念 , 芳華落盡現繁榮 」, 是我對「九份」的寫照。來訪多次 , 我最愛九份 , 那種自成清麗鄉鎮的小繁華 , 蜿蜒矗立而上的石階樓閣建築 , 山海環繞遺世獨立時空錯覺的氤氳美景

 金九地區 , 人流車流來回不斷穿流 , 假日美食街道更是擁擠不堪 , 許多人 , 反之沒心情感受 , 來這 , 如果您沒有一絲感觸或牽動思緒 , 那應該少了些悠古之心 , 不再有過往悲情城市堆疊出的歷史人文街道情懷 , 而是美食當前 , 大快朵頤之樂趣來的重要。九份景點多 , 交通也便利 , 腳程也短 , 主要三大商業脈動老街 , 豎崎路 , 基山街 , 輕便路 , 隨著政府地方人文經濟改造的變遷 , 物換星移 , 讓古物古事也隨著時代科技幻變存留 , 在再傳承下去 , 宜古宜今的「九份美食老街道」。  

2021-01-29

明芽陶居 花蓮城區內隱匿的綠林世外桃源 ( 我的陶趣之旅 )



主人 : 蔡榮宗 / 鍾絢暉 賢伉儷 , 陶藝創作家

所有的因緣聚合起於東華大學城區部的藝托邦藝文空間 青銀藝術多元學習課程揭開我的陶趣之旅初次緣起與蔡老師 , 鍾老師見面是在花蓮縣文化局辦理「緣起 . 不滅」陶藝創生計畫的3小時體驗課程 , 很幸運的這個緣起 , 再次在東華大學藝托邦課程延續不滅

饅頭是蠻頭 是嗎 ? 誠齋雜記

 


1-2年來的烘培自學 , 饅頭 , 包子成為我日常的經常 

約莫2-3星期會蒸做一次饅頭或包子 , 存放冷凍庫是早點 , 是偶爾的止飢品 , 且次次不同配料 , 總喜歡變換不同視覺 , 口味心情 , 多則3-5 , 少則2-3種配料 , 無加糖是基底 , 這次我添加了 , 南瓜 , 鮮奶粉 , 黑芝麻 , 核桃堅果 , 內餡包起司 , 溶化後增加Q彈口感 , 綜合微鹹多層次香味

2020-12-31

花蓮縣政府推動 綠色永續循環經濟特色農遊 共識營暨移地訓練



花蓮縣政府農業處吳昆儒處長 , 依循縣內加強推動農會業者綠色永續及循環經濟概念 , 移地參訪訓練 , 期盼在此次活動 , 來自四面八方不同跨領域產業專業能力參與者 , 共同合作檢討提供意見參考 , 結合在地經營者 , 旅館民宿業者 , 小農青農 , 休閒農莊 , 零售業者 , 創意工作者 , 媒體科技 , 觀光旅遊導遊產業 , 餐飲 等等 , 讓銷售業 , 服務業 , 農民及地方創生者凝聚彼此共識 , 創意共生花蓮農遊故事 , 且期許再更上一層樓 , 促進更多精彩花蓮觀光在地農遊創新題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