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-10-09

文化部 . 國民記憶庫 . 故事沙龍 . 齊東詩舍 .台灣在地 . 綿延客家鄉情 . 客家子弟 . 追憶情牽憶過往 .



欣賞電影 < 名畫的控訴 > 有句對白 ... 年輕人不懂得回憶 ….
有天 , 隨手無事的點開手機email信件 , 特別雀躍心喜 , 文化部通知邀請 < 憶起來作客 > 故事沙龍活動 .  



地點在 < 齊東詩舍 > , 緊臨隔壁是 < 苦棟咖啡 > 文創為主題 , 那天從旁經過 , 同屬日式建築連結一起 , 內部格局融合現代 , 品嚐咖啡 , 及其它飲料和用餐 .
地址 : 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27
電話 : 02 – 2391 – 0110
營業時間 : 10:30 – 18 :00 ( 週一公休 )




一下子腦海裡 , 如同人生跑馬燈 , 電影影幕般 , 浮湧著小時記憶 , 歷歷在目 , 而這一幕 , 我終生永不忘 , 一天傍晚 , 雷聲大作 , 突如奇來的一場滂沱大雨 , 灰濛濛的遠方 , 巨大身影 , 阿婆在大雨中撐著大傘 , 手裡拿著黃色小雨衣 , 站在校門口等我放學 .





客家人 , 台灣第二大族群 , 常聽人說 , 硬頸精神 , 刻苦耐勞 , 簡樸節儉 , 這些話 , 在我的至親身上全看見了 . 父親說 , 我們屬於海陸腔的陸豐 , 有七種聲調 , 為台灣客語人口數第二大 . 而我因為香港境外工作幾年 , 凡而廣東話比客家話會講 , 深知學習語言 , 環境最極為重要優先點 .

參與那天活動後 , 回憶起阿婆的手作味道 , 如數家珍 , 阿婆太厲害了 , 手作達人 , 我的遺憾 , 我竟然都沒有學起來 , 真正體會老人是個寶 .




回味懷念 , 阿婆的手作客家仙草 , 曬高麗菜 , 曬蘿蔔乾 , 曬水煮花生 , 蘿蔔糕 , 艾草粄 , 麻糬 , 客家粽子 , 碗糕 , 年糕 , 醃菜 , 醃梅子 , 種菜 , 種水果 , 養雞 …. 阿婆 , 在家總是忙不停 .  




父親新竹竹東二重埔客家人 , 母親屏東萬巒客家人 , 因緣聚會 , 讓父母親在花蓮縣相逢交往結婚 , 落地生根 , 我的身上流著純正客家人的血源 , 多年來 , 心中始終有個缺憾不完整的一塊 , 未能拼湊完整 .  



從小住家周圍環境居住的是本省人 , 外省人 , 客語只能由阿婆與父母親對話中聽到 , 沒有刻意的要我一定說客家話 , 漸漸成長過程中 , 隨著和鄰居小孩玩一起 , 在家裡客家話只是長輩說 , 我聽 , 回答用國語或一些不純正的閔南語


年歲大了 , 每年清明節宗祠團拜 , 或者久久去桃園 , 新竹叔叔姑姑家拜訪 , 聽到老一代長輩 , 話家常客語對談 , 不陌生既親切的語言 , 我卻只能單字說幾個 , 感到婉惜和不該 , 如果可以侃侃而談客家話該多好 .


很榮幸 , 可以參與 , 文化部舉辦 < 憶起來作客 > , 更貼近的重溫客家文化 , 這次活動 , 邀請 < 國民記憶庫 . 台灣故事島 > 網站分享個人心路歷程的客家鄉親們齊聚一堂 .



< 憶起來來作客故事沙龍活動 .  
剛剛奪得第50屆廣播金鐘獎的客家達人溫士凱 , 擔任此活動主持人 .
客語流利的溫士凱 , 以雙語客家話 , 國語為現場分享的客家鄉親 , 一一為大家介紹 < 新竹芥菜達人劉玉娟 > < 返鄉傳承客家藍衫謝國耀 > < 舞出客家亮麗顏色范玉梅 > < 客家八音鍾聰明 > < 放下閹刀 , 來者是客徐儀錦 > 共五位客家鄉親達人 , 堅持發揚傳承客家文化食衣住行的與會分享者 .



< 新竹芥菜達人 - 劉玉娟 >
有趣又直白的劉大姐 , 耿直純樸的她 , 完全不避諱 , 不掩飾的說出自己種菜 , 醃菜的事實 , 讓在場我們 , 笑聲不斷 , 來自雲林鄉下 , 從小跟著家裡做酸菜 , 嫁到新竹客家庄後 , 跟隨先生務農 , 也種芥菜 , 並延續娘家五代同堂一起享用的芥菜料理 , 堅持古法製作過程 , 將芥菜不同的生長過程 , 分成多樣不同吃法和作法 .



芥菜最小顆 - 做雪裡紅  - 稍大顆做芥菜 - 再成長後醃製成酸菜 酸菜曬乾後變為福菜 再度加工曬乾 , 最後變成梅乾菜 .

這次活動分享 , 從小我太幸福了 , 阿婆把我保護照顧太好 , 一點苦 , 也不讓我吃 , 只享受 , 從不知 , 我的阿婆 , 也是把芥菜變化出這麼多種的花樣 , 過年時 , 家中總會煮一大鍋芥菜雞肉湯 , 煮得越久越爛越好吃 , 一直到現在每年過年 , 芥菜雞湯 , 記憶回味湯 , 一定是主湯上桌 . 阿婆平時把梅乾菜混著豬肉碎末加些醬油 , 放在電鍋裡悶煮 , 拌飯香又好吃 , 就像國民美食客家魯肉飯 .   



< 返鄉傳承客家藍衫 - 謝國耀 >
高雄美濃客家人 , 國寶級的父親 , 手工客家藍衫遠近馳名 , 近百年歷史 , 謝國耀 , 返鄉由父親手上承接錦興行藍衫店 , 客家藍衫相映客家人保守內斂勤儉本性 , 寬身大袖的裁剪 , 工作下田農作方便通風涼爽耐污髒 , 時代變化 , 錦興行保留原有傳統的先民智慧 , 信念和作法 , 並進行另外的改良 , 也將傳統商品年輕化 , 讓樸實客家手工藍衫跟上時代腳步 , 也為傳承推廣客家文化而努力 .



謝國耀和劉玉娟一樣 , 有著爽朗口直心快純良的個性 . 當天現場有幾件手作藍衫 , 和小孩穿的開背開檔褲 , 圍兜 , 女性肚兜 , 藍衫布褲 , 上衣 .

主持人前一天 , 剛由中南美洲回來 , 並說在日本 , 在中南美洲 , 也看見藍染的手作品 , 雖說藍染並非客家人專有 , 台灣客家人發揚光大 , 傳承至今 , 依然存在 .




謝國耀 , 當天上身穿著客家人傳統正式場合的唐衫作法 , 開襟方向 , 盤釦幾顆 , 都有不同的含意 , 例如 : 女性右開襟設計 , 方便婦女哺乳 , 寬大袖口 , 前擺可以反摺 , 利用暗扣固定就是口袋 , 謝國耀說他小時候 , 每當阿婆和母親農忙後回到家 , 他總愛在第一時間撲到她們懷裡撒嬌 , 在摸一摸袖口和前擺有沒有藏著糖果 , 好吃的東西 , 想起小時候種種 , 總是覺得好有趣 .
收錄一小段影音 , 大家點閱聽聽看 , 主持人與他有趣的對話 .


客家傳統藍衫布衣老文化 , 錦興行第三代將繼續承傳下去 , 台灣客家文化能夠持續根深蒂固接續下一代 .



< 舞出客家亮麗顏色 - 范玉梅 >
苗栗南庄人 , 和我一樣 , 因為教育環境 , 年代關係 , 不太會說客家話 , 但是她藉由熱愛歌舞 , 練習客家流行歌曲開始 , 現在都可以和父母以客語話家常 , 也因為愛跳舞 , 將客家花布特色 , 設計成舞衣 , 並笑稱穿著阿婆房間的花布棉被在舞台表演 , 以文創延續客家花布的價值 , 令她感到開心與驕傲 .



< 客家八音 - 鍾聰明 >
屏東縣佳冬鄉 , 高齡80 , 曾經學過木工 , 自製樂器送給學生 , 他說客家八音是客家樂器音樂的代表 , 早年擔任農會總幹事時 , 無意間發現農會留有八音的樂譜 , 爾後 , 努力讓自己成為八音團的老師 , 在短短三個月內 , 並教會樂譜 , 和弦都看不懂的老人樂團 , 為了保存 , 傳承 , 推廣客家八音 , 帶著樂團四處巡演 , 並遠到日本交流表演 , 偶遇日據時代在臺居住的老人家 , 憶起聽到在 < 伯公廟 > (就是土地公廟 )前吹奏客家八音熟悉的律音 , 當場觸動流下感念的眼淚 .



主持人訪談中 , 老輩客家人 , 他們純粹吃住生活在客家庄 , 以客語交談為主 , 主持人全程以客家話訪談 , 翻譯給現場觀眾聽 , 雖說我心中欠缺那塊不會說客語的遺憾 , 但對於聽倒是沒多大問題 , 鍾聰明的八音樂器和夫人拉胡琴合奏 , 對年輕一輩客家子弟的樂音時代 , 確實相隔遙遠 , 但如果能更瞭解自己文化源流 , 聽見這獨特的樂音 , 將更為感動和珍惜 .

屏東八音協會有二 , 三十人 , 也有年輕人的加入 , 鍾聰明深覺自己有義務與使命 , 須為客家八音傳統音樂盡一份心力 , 保留它 , 讓客家八音在客家文化中源遠流長 .



< 放下閹刀 , 來者是客 . 徐儀錦 >
來自屏東 , 因為從小周遭環境說得一口道地海陸腔 , 還有北四縣 , 南四縣也難倒她 . 政府施行推廣客語 , 在指導女兒參加客語文競賽 , 產生客語薪傳與教學的興趣 , 進而成為第一批客語認證種子教師 .


由美髮業 , 嫁隨夫家養豬二十多年 , 人稱 < 閹豬快手 > 的家庭主婦 , 搖身變成研究所狀元 , 也因從小是唱歌 , 演講的常勝軍 , 以自己懂的方式 , 學會作詞作曲 , 將此溶入客語教學中 , 活潑快樂的以唱歌替代乏味的傳統客語教學 .  

現場為大家帶來美妙客語歌聲 , 韻律輕快 , 歌聲嘹亮 , 現場氛圍一片客語喧耀 , 讓身為客家人的我 , 好生羨慕能夠允文允武 , 將客語發揮的淋漓盡致 .



前段的聽覺 , 視覺 , 味覺 , 藝文同樂 , 最後茶敘 , 當然是客家道地手工美食饗受 , 傳統的手工代表客家麻糬 , 炒鹹菜 , 客家菜包 , 南瓜包 , 客家艾草粄 , 紅豆粄 , 還有其他的西式餐點 , 飲料 .





記得小時候拜拜節慶前 , 阿婆和媽媽要做艾草粄 , 我們就會去戶外找拔艾草回家給她們 , 蘿蔔乾和肉末 , 香菇 , 蝦米 , 混合快炒 , 包在粄糕中再蒸煮 , 蘿蔔乾古早香氣真醉口 . 還有客家菜包 , 味道美的新鮮蘿蔔絲扮和蔥 , 蝦米 , 香菇快炒 , 再去蒸煮後的氣味 , 吃在口中真棒 .  






茶敘空間 , 我們盡情享用主辦單位安排的豐富茶點 , 現場穿插問答拿獎活動 , 好多人眼明手快 , 獎品一下拿光了 , 幾位活動分享主角 , 隨同大家一起用餐點 , 話閒聊 .




白色牆面一角落 , 文化部為客家鄉親和來賓 , 安排一留言貼板 , 身為客家人 , 我一定要留言 , 為這活動分享 , 留下我大大的感言 .





一場色彩濃濃客家味的口述心路歷程 , 讓我身處親切溫馨的客家人大家庭中 , 進入在過往時間的回顧裡 , 想起至親阿婆和父母親 , 桃園 , 新竹的客家親屬們 , 我們客家文化 , 在日常細微生活中蘊含著博大優美點點滴滴的意義 .




文化部 < 國民記憶庫 . 故事沙龍 > 讓居住於這塊台灣土地的我們 , 透過 < 憶起來作客 > , 讓我刻意的想停下來 , 利用時間 , 仔細的搜尋客家先民們及客語的分類歷史 , 深入些的瞭解我們客家人自身的文化 , 找回我逝去已久的回味記憶 , 期待再再出席此類相關客家活動




Ablaze 玩味札札/ facebook 粉絲專頁 . 歡喜有您參與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